司马,赐给傅喜一百斤黄铜,交上将军的印信,以光禄大夫的名义休养病体。

  大司空何武、尚书令唐林都献上奏书说:“傅喜品质高洁,忠于国事,是辅佐朝政的大臣,现在由于有病在身,忽然谪贬归家,必使百姓失望,都说傅氏贤人,因为议论不符合定陶太后的缘故而退职,百官没有不替国家感到遗憾的。忠臣,是国家的屏障,鲁国的治乱在于季友,楚国的强弱在于子玉,魏国仅以无忌即可退敌,项羽的存亡在于范增。所以楚国虽然拥有南方的疆土,披甲的将士有上百万,相邻的国家不认为可怕,子玉当了将领,于是晋文公坐不安稳,等到子玉死去时,晋国的君臣相互庆贺。所以说百万个普通人也比不上一位贤人,因此秦国花费千金来离间廉颇,汉王散发万金来疏远亚父。傅喜留在朝廷上,是陛下您的荣耀,也是傅氏兴盛的标志。”皇上自己也很器重傅喜。第二年正月,就调师丹任大司空,而任命傅喜当大司马,封为高武侯。

  丁氏、傅氏骄横奢侈,都嫉妒傅喜的谦恭节俭。又加上傅太后想要求取皇太后的称号,与成帝的母亲同等尊贵,傅喜与丞相孔光、大司空师丹一齐坚持正当的主张。傅太后勃然大怒,皇上不得不先罢免师丹来触动傅喜,傅喜终归没有顺从。遇了几个月以后,就下令罢免傅喜说: “你辅佐朝政供职三年,没有明显地纠正过我没做到的地方,而朝中的大臣却成就了奸诈之心,过错在你身上。交上大司马的印信,归于府第。”傅太后又自己诏令丞相御史说:“高武侯傅喜没有功劳而受封,内心怀有不忠诚的想法,依附下级,欺骗主上,和原来的大司空师丹齐心背离叛变,放弃教令,毁坏族类,损害道德教化,罪行虽然是在赦免之前,但不适合以奉朝请的名义参加朝会,遣发他回到封地去。”后来又想要剥夺傅喜的侯爵,皂上也不听从。

  傅喜留在封地三年多,哀帝去世,平帝继位,王莽当权,免去傅氏的官职爵位遣归原来的郡县,傅晏带领妻子儿女迁居合浦。王莽禀告太后下令说: “高武侯傅喜的姿质性情端正严,言论意见忠厚正直,虽然和原来的定陶太后有亲属关系,但始终没有顺应意旨服从邪恶,坚定不移地固守节操,因此被驱逐回到封地。古书上不是说了吗?‘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。’让傅喜回到长安,把原来的高安侯的府第赐给傅喜,居特进之位,以奉朝请的名义参加朝会。”傅喜虽然表面上被褒扬奖赏,但孤单无助,担惊受怕,后来又遣发回到封地,到年老就死了。王莽赐予他贞侯的谧号。儿子继承爵位,王莽败亡后就断绝了。

  赞曰:自宣帝、元帝、成帝、哀帝以来外戚之家特别得势的,有许氏、史氏、三位王氏、丁氏、傅氏这几家,他们都是一家有数人封侯,有多位将军,极尽富贵,衹看到他们地位显赫,没见到他们有杰出的人才。阳平王氏稍有才能,喜欢多事,喜爱名声,他的权势尤其兴盛,才不胜任而身居高位的时间最长。然而到了王莽时期,也就覆灭了。王商有刚直坚定的节操而被罢免,由于担忧而死去,并不是他的过错…史丹父子相连续,史高由于庄重忠厚,职位列为三公之一。史丹辅佐引导太子,掩盖不好的地方,称赞好的地方,领会贯通好的意图,即使是老成的儒者、明达的士人也无法超越他。到他穿过房门,直入寝室时,用最大的诚心对待皇帝,冒犯皇帝的尊严,使皇帝感动醒悟,转变了改立太子的打算,终于成就了太子,稳定了太后的地位,“没有什么言论会不受到相应的对待”,史丹最终获得了忠厚坚贞的报答。傅喜固守节操,毫不倾侧,也受到了最后凋零的奖赏。哀帝、乎帝的交接时期,灾祸或福气是来得很快的啊!

参考资料:
1、佚名.道客巴巴.http://www.doc88.com/p-676304097845.html?1748094101.053